国新办10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,要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。这对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的湖南来说,将有多大利好?
通航领域专家建议,要加快产业链培育,从研发、生产、空域、市场需求等方面发力,增加通航能力。或许,未来,你家的楼顶就可能成为“停机坪”。
01
农业、旅游行业已经尝到甜头
最近几天,“去常德柳叶湖乘坐水上动力三角翼飞船看柳叶湖美景”的微博话题,一度登上城市热搜榜,让大家进一步见识到了低空经济的无限魅力。
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,我省旅游业、农业等行业领域纷纷提前布局,向低空“淘金”。
10月15日,汨罗市新生力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潘乐利用农闲间隙,对一排无人机进行保养。这些“宝贝疙瘩”,今年已为潘乐带来了10万余元的收入。
“无人机成本低、使用广泛,可以撒肥、播种、打药、吊运等。”潘乐说,无人机在双抢的时候,撒肥效率是人工10倍,汨罗市80%以上的种田大户都用上了无人机。
农业无人机是典型的低空经济产物。目前,我省很多地方的农民已将施肥、喷药、播种乃至土质检测、病虫害观测等任务,交给了无人机。
省供销合作总社建立的“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”中就有“植保飞防大队”。有的“植保飞防大队”有100多架农业无人机,一年下来飞防面积能达到100多万亩次。
02
支持力度持续加码
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,湖南在研发、生产、空域、市场需求等持续方面发力,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,引导企业和各地挺进低空经济领域,拥抱这片“蓝海”。
催生了地方性通航法规、低空监视网、A类飞行服务站等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果,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基地,形成了株洲航空城等一批航空科研生产园区和通航产业园区。
山河星航研发生产的“阿若拉”已成为低空领域的“网红”。“从1架到100架,用了十多年;从100架到200架,却只用了不到两年。”山河星航总经理邓宇透露,“阿若拉”系列飞机已累计交付近300架,累计飞行超130000小时。
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。今年,“低空经济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出台了《关于支持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明确将低空经济培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从通航补贴、应用场景、新型航空器运行、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。
全省各地积极响应。《长沙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出台。长沙县发布低空经济“三年行动计划”。今年7月份,长沙市雨花区还发布了两大低空经济应用场景。蓝天与大地之间,“低空经济”越来越热闹。
03
面临哪些“成长的烦恼”?
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低空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“成长的烦恼”。
“当前主要面临着规模化发展不够,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。”易于飞航空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提章说,要破局这些“成长的烦恼”,要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。
一是政策支持与实施力度方面,要着手对各市低空空域进行规划,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、加强技术创新,加快低空产业重点实验室建设。
二是市场培育与应用方面,要进一步刺激低空消费市场,发展低空+旅游、低空+体育,聚焦全域场景示范,拓展多领域应用,促进低空+物流、应急救援(医疗救助)、应急无人机巡检和防灾工作预警等场景。
三是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,要发展大量专业人才,联合大中专等院校专业设置,探索低空产业上中下游的人才培养,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。
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要引入民间资本加大垂起降点设施建设,比如可将有条件的居民楼顶开发成垂起降点等。
五是产业链完善方面,要进一步吸引和培育相关企业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。
“低空经济要实现规模化发展,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、丰富应用场景至关重要。”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彭健辉建议,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潜心做好装备核心技术和低空智联技术攻关,深挖高附加值环节,助推低空经济飞速发展。